top of page

夜谈“她说”—— 女权主义

女性主义者的约会习惯

爱情在当代女性人生规划中是否占比越来越低?

为什么有人觉得YP是女生吃亏?

中国女孩有没有“蹦迪自由”?

为什么媒体喜欢将“两性”对立?

男女的平等到底有什么不同?




她说夜谈 直播回放

直播时间:12/18/2020

 



最近无意看到一篇文章,关于一个26岁混血女孩凭实力成台湾段位最高的女棋士,又因长相太甜登日本热搜第一。


五官立体,但透着一股清秀的黑嘉嘉,是一枚准90后,中澳混血儿,六岁就开始学围棋,十四岁就定段成功,走上职业围棋的道路,18岁被选为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围棋形象大使,如今是台湾围棋圈段位最高的职业女棋士


虽然才26岁,年纪轻轻,但接触围棋已经有二十年了,也拿过含金量比较重的奖项,还登过央视。





这样的人生经历让小编不禁联想起了最近一部大热美剧《后翼弃兵》,心想黑嘉嘉的经历真的和剧中天才女主角好像。


美剧《后翼弃兵》/《女王的棋局》背景设置于美国1950年的冷战时期,故事聚焦于天才女主角贝丝哈蒙从7岁时被送入孤儿院生活到22岁时成为国际顶级象棋手的成名之路。


在孤儿院度过的那段期间,年纪小小的贝丝就开始规律性地服用政府强制发放的「镇定剂」,在每晚吃完这颗绿色药丸后,她可以通过凝视天花板,将棋局凭空想象出来,让白棋和黑棋开始博弈,以至于在往后的比赛当中,她都能够快速掌握对手的走法,将困局迎刃而解。这大概就是「天才」嗑药后和「普通人」嗑药后的不同吧。


在剧中,贝丝的生活并不顺利,小时候经历了亲生母亲自杀,不得不被送去孤儿院,14岁被领养但是养父作为一家的“经济来源”隔天就跑路,并留下了一大堆房债给毫无经济能力的养母的故事。

但是金子就会找到发光的地方,即便把她扔到最残酷的地方去。热爱象棋的贝丝说服了养母,开始通过参加象棋比赛来赚取奖金。拥有天赋秉异的她开始在传统男性主导的象棋比赛中崭露头角,不动声色中杀出了一条血路, 16岁就登上了世界第一。


贝丝不断赢得各种比赛,在圈子里积累了一定的名气,便开始从国内比赛转向国际比赛。她打败了各路高手,但是也保留了对镇定剂和酒精的依赖。一次国际比赛中,她败给了世界第一的博戈夫。她回到酒店,却发现同行的母亲突发疾病去世了。她开始跌入谷底,没日没夜地酗酒。


直到小时候最好的朋友乔琳找到她。乔琳来到她家,发现了她卫生间的镇定剂和她酗酒的恶习,决定将她带出困境。乔琳拿出自己原本准备用于深造的钱给贝丝,让她拿这笔钱去俄罗斯,打败她曾经输了两次的对手。在朋友们的鼓励和同僚的帮助下,她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。


在《后翼弃兵》里,贝丝也有过几个给予她很大帮助的男性,从一开始的校工萨贝先生,到肯塔基州冠军贝尔蒂克和与她共获全美公开赛联合冠军的本尼·瓦茨,都曾帮助贝丝进行过训练,使她棋艺精进。《后翼弃兵》给我的满足并不是来源于那种普遍的天才开挂剧情,剧中也没有给女主带上“女主不死的光环”。从孤儿到“女王”,贝丝完成了从被遗弃到自如面对人生的自我成长


她的亲生母亲和养母的不幸,很大程度上,在于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,任由那些自我的情绪吞没了自己。两次丧母的创伤,比赛失利而感到的愤怒,无法摆脱对镇静剂的依赖,毫无节制的自我堕落,绿色药丸和偌大棋盘,只是她逃避日常生活的慰藉和意义,而她根本无力接触这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。

贝丝对药物和酒精的依赖导致她不仅第二次输给博戈夫,而且在这次失败之后,她一蹶不振了很长时间。天才的背后要付出多大代价鲜有人知


让贝丝摆脱酒精和药物控制的朋友乔琳也是我欣赏的一个角色。让好朋友陷入自我困境的时候,这个黑人女孩挺身而出,成功帮助女主圆了去俄罗斯比赛的梦。没有人可以不依靠别人就成为自己,在这部充满女权主义色彩的剧中,同时也认认真真地解读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。


当今女权主义的最佳诠释是:不精神束缚,赢得生活的主动权,去从容自如面对这个世界。


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儿啦,希望没有剧透太多。但是,关于“女权主义”的探讨还没有结束!本周五,HiSquare直播间将携手知名rapper大蝶,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女权主题的线上直播活动,赶紧扫码报名吧!





23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